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中鑫优配
9月5日晚9时许,四川泸州,79岁的退休教师赖国光安详地闭上了双眼。与肺癌抗争九年后,他留下最后一份“教案”——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。
赖国光生前照片。
“他要捐,我们就帮他完成。”赖国光的爱人孙志红语气平静却坚定。9月7日,一场简朴的告别仪式在殡仪馆举行。告别仪式结束后,西南医科大学与工作人员前来接收遗体。没有繁琐仪式,没有浩荡队伍,只有家人最后的目送——赖国光被专车接走,以另一种方式“延续”他的生命。
“我要捐献遗体,器官可以用,骨架也能做标本”
时间拨回2016年。赖国光被确诊肺癌中鑫优配,手术之后,他向爱人孙志红郑重提出捐献遗体的想法。
“其实很早以前,我们聊生死,他就说过这个话。”孙志红回忆,当时自己并没太当真,“我说我以后死了就撒进长江,回归自然。他说,‘我要捐遗体’。”
但赖国光是认真的。手术后,他多次向爱人解释:“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,我不信鬼神。但如果我的遗体还能为后人做点事,那就是积德。”谈及自己的身后事,赖国光毫不避讳,他直白地表示,自己的器官能用就全部拿去,骨架也可以做标本。
孙志红说,老伴是一名有着40年教龄的老教师,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,尽管退休多年,他仍保持着教师的习惯:说话条理清晰、待人诚恳温和,在生死面前,他表现出惊人的理性与豁达。在孙志红的眼中,赖国光满是闪光点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的爱国情怀刻在了骨子里。
2021年,疫情形势严峻,赖国光愈发觉得“意外和明天不知哪个先来”。他拉着孙志红到泸州市红十字会签下登记表,成为一名遗体捐赠志愿者。
“遗体一定要捐!” 女儿同意后,他朝老伴竖立大拇指
今年8月,赖国光病情急剧恶化,肺癌晚期多处转移,无法进食、说话困难。但即便是面对如此艰难的身体条件,他仍多次用尽力气表达捐献的意愿。孙志红一边安慰他“尽力办”,一边联系西南医科大学相关办公室。
赖国光弥留之际,他的两个女儿来到病床前。赖国光已不能言语,但仍用眼神、手势努力表达要捐献遗体的意愿。大女儿态度缓和,小女儿起初不解。“外孙是西南医科大学的学生,后来帮忙做工作,解释捐献的意义。”孙志红说,“最后她们都同意了。”
9月4日晚,赖国光在意识模糊中,朝着孙志红比划着大拇指,孙志红明白:“他是在说,事情办好了。”9月5日,79岁老人赖国光永远闭上了双眼,老人去世后,家属随即联系了泸州市红十字会与西南医科大学。按照父亲意愿,女儿替父亲签下《遗体捐献证书》。
赖国光的捐献证书。受访者供图
9月7日,赖国光的遗体被西南医科大学接收。他留下的“生命礼物”,将用于医学教学与科研工作。他的名字,也将被刻在南寿山博爱园的遗体捐献纪念墙上。
孙志红说,赖国光生前早就交代身后事简办,不设墓、不铺张。“遗体一定要捐。”如今,她完成了他的嘱托。“他是一个非常纯粹、执着的人。”她说中鑫优配,“老伴生死看得很淡,但活要活得正直、死要死得有意义。”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